木林森以4亿欧元揽下德国欧司朗照明业务,一跃成为全球三大照明巨头之一;通宇通讯以650万欧元全资收购芬兰高科技企业,为5G业务布局打下基础;棕榈园林收购英超球队西布朗,为特色小镇产业注入足球因子。近两年来,中山企业的欧洲“淘金路”似乎进入了提速期。
这是一股“集体出海”的大浪潮。除了大型的对欧投资、收购项目外,中山的对欧贸易量也大幅增加。今年上半年,中山与欧盟进出口贸易额为220.8亿元,增长39.9%。中山企业到欧洲“淘金”的步伐提速背后,是他们的海外布局正悄然变化。
最新成果:两企业到英国签约新项目
7月27日,在中山市政府的支持下,一众中山企业去到英国进行商务交流。其中,中山两企业牵手国际知名公司。
1
中山市华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华蕴新能源”)和英国发现海洋集团(FoundOcean)签约中欧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关键技术项目。
2
全通教育集团(广东)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全通教育”)和英国教育科技孵化器合作的“教育科技直通车”项目签署备忘录。
企业入欧偏爱“技术流”
欧洲拥有最先进的技术,以脚轮行业为例,他们的产品品质、耐用度是全世界最好的。对于多数中山企业而言,与欧洲市场的接触最早源于对欧洲“技术流”的追求。
实例
1
“琪朗灯饰”是中山灯饰企业最早“入欧”的企业之一。早期为适应海外市场对产品质量、外观专利的严苛要求,促成了琪朗灯饰在外观研发、专利保护方面的能力以及意识。如今,琪朗灯饰拥有各类专利600余项,每年都要投入整个营业总额的5%用于研发和设计。
2
2013年,通宇通讯在拉脱维亚设立子公司,成为其在欧洲以及海外的第一个生产基地。这是通宇通讯发展17年来的突破性进展。去年,通宇通讯以605万欧元收购了芬兰技术领先企业Prism Microwave Oy的射频器件资产及相关业务,进一步强化了相关技术,这也为通宇通讯进一步完善上下游技术链,抢占5G业务话语权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“他们”为企业“出海”护航
出海并非国内经验的简单复制。不少走出去的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的长期战略规划,跨国经营经验和国际化人才又不足。事实上,面对海外市场不可预知的政策变动、全新的商业环境,以及巨大的文化差异,国内的经验尤其是管理经验很可能无从复制。企业走出国门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本土化经营,学会适应东道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法律环境,尽快融入当地社会。
伴随着“走出去”步伐的加快,为进一步契合企业需求,完善“走出去”综合服务体系,2016年中山出台了《关于加快“走出去”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》,同时设立“走出去”综合服务中心——中山海丝路国际投资服务中心,通过发挥服务中心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紧密联系的优势,实现境内外双平台的成功互动和对接,持续推动中山企业“走出去”。
目前,中山市商务局正在积极开展“走出去”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二期工程建设,根据“走出去”的业务特点和发展方向,整合政务服务链、东道主国投促机构、社会服务链及企业的价值资源及核心需求,将为企业提供权威的政策信息、精准的合作项目、专业的咨询服务、准确的统计数据、丰富的投资指引等服务功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