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网讯(全媒体记者/沈梦怡)中以创新合作在广东迎来重要进展。6月27日,第三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,国家级中以创新基金在会上正式启动,首期规模为10亿元,主要投向以色列高科技企业及中以合作重大项目库内的项目,促进以色列项目落地中国。
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是贯彻落实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重要举措和中以科技创新合作的成功实践,被列入《中以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机制三年行动计划》,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中国—以色列专场科技创新论坛。
大会吸引2700多家中以企业、5200多人参加,其中以色列参会企业146家、255人,共有13个中以合作重点项目签约,签约总额达25亿美元,涉及投资基金、高端制造、现代农业、通信技术、产业园区等领域。
其中,9个项目涉及珠海,包括中以通航民用航空领域战略合作、珠海高新区中以加速器产业园、中以(珠海)现代农业技术孵化器、中以创新机构(珠海)合作项目等,这将为珠海创新发展、开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当日,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、小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、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等重量级嘉宾进行了现场演讲。大会设置了主题圆桌论坛、以色列企业路演、中以“4+2”合作城市推介、企业B2B对接、创新企业展览等环节,进一步促进中以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。
当前,广东正着力与以色列携手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加强科技创新合作,提升经贸合作水平。本次大会搭建了广东与以色列加强合作的新平台,将进一步丰富粤以合作的内涵,推动双方实现共赢发展。
广东科技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合作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
据新华社广州6月27日电 第三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27日在珠海开幕,凸显广东和以色列科技创新合作正在不断升温。以色列之外,德国、英国、加拿大……广东对外科技合作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,不仅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步伐,也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添新引擎。
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刮起“以色列风”
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是中以两国科技、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,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以色列中国专场科技创新投资活动。
前两届大会分别在中国北京市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举行,吸引了数千名以色列及中国企业家、投资机构及政府代表参会。
27日于珠海开幕的第三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,同样成果斐然:国家级的中以创新基金启动、以色列宇航工业公司与中航通飞签署民用航空器项目落地协议、中以加速器产业园项目落户珠海……
一系列数字显示了会议的热度:13个中以合作重点项目现场签约,签约金额达25亿美元;参会全部中以企业多达2700多家、5200多人,其中以色列参会企业146家、255人……
“珠海和以色列在科技、环保、农业、教育等领域契合度高,未来合作空间广阔。我们期待与以色列各界共建创新平台,积聚创新资源,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。”珠海市委书记郭元强说。
科技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创新“加速度”
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是广东与以色列日渐升温的科技合作的缩影。为推动广东与以色列企业间技术创新合作,广东省政府与以色列政府于2013年4月签署产业研发双边合作协议,设立广东以色列产业研发合作计划,加速了企业间合作。
在东莞,国家级的中以水处理产业园正在开工建设,已经引入一批以色列企业入园。在汕头,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定位于培养世界前沿理工人才,今年将迎来首批新生……
在以色列之外,德国、法国、英国、荷兰、意大利、加拿大……近年来,广东省加强与创新型国家的产业技术合作,对外科技交往的“朋友圈”遍布全球。目前,广东拥有广州中新知识城、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、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等政府搭建的对外合作重大平台,全球高端科技资源要素正源源不断地汇聚广东。
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,广东正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,在全球产业链条中配置创新资源,在政府、科研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维度、立体化的对外科技合作网络。”广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曾路说。
从跟随到合作:跻身全球顶尖创新梯队
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之外,对外科技合作正在成为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构建对外开放型经济体的重要推力。梳理近些年来的成绩单,可以看到广东对外科技合作正在向深度拓展。
首先,产业从低端到中高端,科技合作质量不断攀升。因应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,广东对外科技合作正在不断往全球顶尖创新梯队延伸,产业合作领域也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、技术密集型的价值链高端迈进。
其次,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协同创新、共同攻克科技难题。一些观察人士表示,以往一些企业在对外科技合作中只是想着照搬照抄外国的先进技术。现在,更多企业转变思路,对外国技术进行适合本土的“二次创新”,并共享庞大市场。
再次,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,深度整合全球创新链。曾路表示,过去一些企业担忧外国企业入华抢占市场。而现在更多企业已经不惧竞争,甚至主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创新点,进行开拓性创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