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网讯 (全媒体记者/刘稳 崔财鑫 通讯员/郑岚岚)23日,在湛江高新区用闲置厂房改造而成的“孵化器”内,一群群年轻创客忙得不可开交,为旧厂房增添了不少生气。“在这个平台里,大家创业创新热情高涨,进行资源共享,一起奋斗很有意义。”看着创客们忙碌的身影,高新区金安医药大健康双创基地负责人吴强感慨地说。
自今年2月升级国家级高新区以来,湛江高新区出台政策严格禁止“工改住”、控制“工改商”和“商改住”,防止因“三旧”改造把建成区变成“大社区”,大力盘活闲置资源,将旧厂房改造成了“双创”基地,打造“双创梦工厂”。
政策让旧厂房焕发新生机
近日,湛江高新区金安医药大健康双创基地和湛江南鲸海洋孵化器等2个民营孵化器成功升级为市级孵化器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两个孵化器均为旧厂房改造而成。
此前,金安双创基地曾做过食品厂、仓储等,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。从事医药生意的吴强长期租用几层作仓库,前几年更是一举买下。“我只用了6层做仓库,还有3层用来干什么好呢?这时,高新区经科局的领导上门送‘宝’,扶持我们做大健康专业孵化器。”吴强告诉记者,去年金安双创基地成立后,自己在医药等相关行业的朋友纷纷要求进驻创业,大家创业创新热情高涨。
在政策引导下,闲置厂房变身孵化器并非个例。
南鲸海洋孵化器以前是一家有着30年历史的医疗器械高新企业,从事医用体外冲击波产品研制生产,建筑面积达1.2万平方米。去年,其生产基地外迁,仅保留医用冲击波研究所在原址,有几层楼一直处于闲置状态。
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引导扶持下,这所医疗器械厂去年摇身一变为孵化器。老厂房发挥高新企业的新作用,除了成为高新区创业创新圈的新平台外,还利用冲击波技术在孵化器投资了一所无创微能量冲击波保健企业。
与两家刚刚升级的市级孵化器类似,已运营较为成熟的0759科技文化孵化器前身为家具厂,从事文化精品设计销售的姜君嵘在机缘巧合之下租了一层作仓库。后来,家具厂停产了,整个厂房闲置了一年多时间。姜君嵘外出考察后,大胆将整栋3100平方米的厂房租下,改造成具有“文化+科技”特色的孵化器。
助力创客梦想破茧成蝶
“孵化器为旧厂房找到新出路,今后将加大力度推进。”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,根据湛江开发区建成区“建设粤西金融中心与总部科研、创新基地”定位,该区高水平推进“优二进三”,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引领经济转型升级,致力把建设区打造成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基地。
今年以来,湛江高新区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,对区内入孵的企业进行租金优惠和各项创新支持,累计减免企业和团队租金100多万元。同时在业务、人才培训、创业资源集聚等方面为“双创”提供强力支撑,助力创客梦想破茧成蝶。
两年前,晓松开创的“创客观众创空间”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。他利用手机扫码支付“顺正付”系统,与银行合作开发了“湛江支付宝”——“爱赏”支付平台,应用范围从刚开始只在医保支付上使用,扩大到宝钢湛江钢铁公司一卡通、徐闻公交车及各大超市等领域,其公司拥有多项软件专利,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。
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明星创客为后来者提供了经验和动力,激励一批批创客投身“双创”浪潮。
目前,湛江高新区已累计入孵企业42家(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),毕业企业8家,大学生苗圃团队19个,吸纳从业人员370人。孵化器所培育企业(团队)共获得知识产权总数45件,发明专利公布、授权量13件,外观设计专利7件,实用新型专利9件,软件著作权及商标16件。入孵企业累计营业收入近1亿元,累计纳税100多万元。